输尿管结石可以使用抗炎药物辅助治疗,但抗炎药物无法直接溶解或消除结石,主要用于缓解炎症反应和疼痛症状。
输尿管结石通常由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形成,可能引起尿路梗阻、感染或剧烈疼痛。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局部炎症和水肿,从而缓解输尿管痉挛和疼痛。部分抗炎药物可能减少输尿管壁的水肿,有助于小结石排出。抗炎药物并不能直接作用于结石本身,对于较大或嵌顿性结石,仍需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或手术等治疗方式。若合并感染,还需联合抗生素控制感染,避免病情加重。
使用抗炎药物时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甚至出血。肾功能不全者应谨慎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孕妇、哮喘患者及对过敏者需禁用或换用其他镇痛方案。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无尿或严重血尿,需及时就医。多饮水、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结石排出,但需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依赖药物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