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心脏病会影响心功能。
妊娠期间,孕妇的血容量、心排出量等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对心脏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当孕妇本身患有心脏病时,这些变化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对心功能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妊娠后血容量逐渐增加,尤其在妊娠32~34周达到高峰,较孕前增加约30%~45%,这会导致心脏负荷大幅增加。对于原本心脏功能就较弱的孕妇,可能难以承受这种负荷的增加,进而出现心功能减退,表现为心慌、气短、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另一方面,分娩过程也是对心功能的严峻挑战。分娩时子宫收缩、产妇用力等都会使回心血量进一步增加,同时产后胎盘循环停止,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这些都可能使心脏负荷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如果孕妇患有心脏病,其心功能可能无法有效应对这些变化,导致心功能恶化,威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产后3天内,由于子宫收缩、组织间液回吸收等,孕妇的血容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也会持续对心功能产生影响。妊娠心脏病对心功能有较大影响,需要密切监测和精心治疗,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