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化脓性感染的治疗包括早期足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具体分析如下:
1.早期足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全身化脓性感染需立即经验性选用覆盖常见致病菌的广谱抗生素,待病原学结果调整用药。抗生素需静脉给药,确保血药浓度达标。疗程需充足,避免过早停药导致复发。联合用药可能用于重症或耐药菌感染,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治疗过程中需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方案。
2.手术清除感染病灶:脓肿或坏死组织需手术引流或切除,彻底清除感染源。手术时机需尽早,避免感染扩散。术后保持引流通畅,定期换药。深部感染可能需多次清创,必要时放置冲洗管。手术需结合抗生素治疗,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3.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感染导致高代谢状态,需补充足够热量和蛋白质。肠内营养优先,无法进食时采用肠外营养。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必要时输注血液制品。保证充分休息,维持器官功能。重症患者可能需转入监护病房,给予氧疗或呼吸支持。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感染常伴随脱水、酸中毒或电解质失衡。需根据出入量及化验结果补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低钠、低钾等异常,平衡酸碱状态。心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补液速度,避免负荷过重。动态监测电解质及血气分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持续观察体温、心率、血压等变化,警惕感染性休克。记录尿量、意识状态及皮肤灌注情况。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及器官功能。出现恶化迹象需升级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或机械通气。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根据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方案,警惕多器官功能衰竭。家属需配合医护指导,协助观察病情。康复期逐步恢复活动,定期随访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