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腕侧骨折属于桡骨远端骨折、科利斯骨折、史密斯骨折、巴尔通骨折、舟骨骨折。具体分析如下:
1.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是手腕部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多因跌倒时手掌撑地导致。骨折线可横贯桡骨远端,常伴有腕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典型表现为餐叉样畸形,需通过X线确诊。治疗以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严重者需手术内固定。
2.科利斯骨折:科利斯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多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外力作用下易发生。临床可见腕部明显畸形和压痛,复位后需石膏固定4-6周。康复期需避免过早负重以防再次移位。
3.史密斯骨折:史密斯骨折与科利斯骨折相反,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常见于跌倒时手背着地或直接暴力撞击。腕部呈现铁铲样畸形,需及时复位固定。稳定性差者需手术干预,术后需定期复查确保愈合良好。
4.巴尔通骨折:巴尔通骨折涉及桡骨远端关节面,属于关节内骨折。损伤机制复杂,常伴随腕关节不稳定。X线可见骨折线延伸至关节面,治疗需精确复位以避免创伤性关节炎。手术固定是主要方法,术后需长期随访关节功能。
5.舟骨骨折:舟骨位于腕部桡侧,骨折后易漏诊。典型表现为鼻烟窝压痛,早期X线可能阴性,需CT或MRI辅助诊断。血供较差导致愈合缓慢,常需长时间固定。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者需手术植骨促进修复。
骨折后需严格遵医嘱固定制动,避免过早活动影响愈合。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骨折对位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康复训练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循序渐进,不可强行负重或过度活动。饮食需均衡,适当补充钙质促进骨骼修复。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