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导尿术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合适尺寸的导尿管、掌握正确的插管手法、控制导尿频率、密切观察尿液性状。具体分析如下: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需彻底清洁双手并佩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无菌导尿包,避免污染尿道口及导尿管。消毒尿道口时应由内向外环形擦拭,减少细菌侵入风险。导尿过程中保持物品无菌状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2.选择合适尺寸的导尿管:成人通常选用12-16号导尿管,儿童根据年龄选择更小型号。过粗易损伤尿道黏膜,过细可能导致引流不畅或脱落。硅胶材质导尿管对黏膜刺激较小,适合长期使用。
3.掌握正确的插管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外展。导尿管涂抹足量润滑剂,缓慢插入尿道直至尿液流出,再继续推进2-3cm确保球囊完全进入膀胱。动作需轻柔,遇阻力时不可强行插入,避免假道形成。
4.控制导尿频率:根据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调整,通常每4-6小时一次。过度导尿会增加感染风险,间隔过长可能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夜间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但需避免尿潴留。
5.密切观察尿液性状:记录尿量、颜色及透明度,发现血尿、浑浊尿或絮状物需警惕感染或出血。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异常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操作前评估患者尿道解剖结构,有狭窄或前列腺增生者需谨慎。导尿后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局部潮湿滋生细菌。出现持续疼痛或发热应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