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可能引发休克。休克是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代偿反应失效,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危急状态。失血性休克的发生与失血速度、个体代偿能力密切相关,快速失血超过800-1000mL成人即可出现早期休克表现,若失血量超过40%则可能危及生命。
失血性休克的发展呈阶段性。初期机体通过交感神经兴奋收缩外周血管,维持心脑供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加快;随着失血持续,毛细血管再充盈不足导致组织缺氧,出现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典型休克症状。儿童、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更差,较小失血量也可能诱发休克。临床评估需结合血红蛋白浓度、乳酸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输血补液是抢救关键。
预防和处理失血性休克需注意的方面包括创伤后立即压迫止血,避免盲目移动伤者;监测尿量可反映肾脏灌注情况;液体复苏时需平衡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例,过量输液可能加重组织水肿。慢性贫血患者应警惕隐匿性失血,定期检查血常规。任何疑似休克症状均需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器官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