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流口水是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与口腔发育、长牙或吞咽功能不完善有关。大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干预,随着月龄增长会自然改善。若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拒食等,需及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婴儿唾液腺在3-4个月开始活跃分泌,但吞咽能力尚未完全协调,导致口水外流。长牙期牙龈刺激会进一步增加唾液分泌,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可准备柔软吸水性强的口水巾及时擦拭,避免皮肤长期潮湿引发口周湿疹。日常可引导婴儿进行吞咽训练,如示范咀嚼动作,或提供安全的牙胶帮助牙龈按摩。若口水突然增多且伴随哭闹、口腔溃疡,需警惕疱疹性咽峡炎等感染性疾病。
护理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反复摩擦刺激皮肤。选择无酒精、无香料的婴儿专用湿巾清洁,清洁后涂抹凡士林或婴儿润肤霜隔离水分。避免捏脸颊等动作,以免刺激唾液腺分泌。衣物和床单被口水浸湿后需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滋生。若持续流口水超过2岁,或伴随语言发育迟缓、进食困难,建议咨询儿科医生评估神经肌肉发育情况。观察婴儿整体状态比单纯关注流口水更重要,多数情况下耐心等待自然改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