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需及时就医固定制动、避免自行复位加重损伤、遵医嘱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康复期循序渐进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固定制动:肱骨干骨折后应立即停止患肢活动,使用夹板或三角巾临时固定上臂与胸壁,减少骨折端移位风险。就近前往医院拍摄X线明确骨折类型,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固定时间通常为6-8周,期间需保持固定装置干燥稳固,避免压迫神经血管。
2.避免自行复位加重损伤: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非专业人员手法复位可能导致骨折端刺伤周围神经、血管或肌肉。尤其螺旋形或粉碎性骨折,盲目复位易造成二次伤害。若出现患肢麻木、苍白或脉搏减弱,需紧急处理血管神经损伤。
3.遵医嘱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可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严重移位、开放性骨折或合并桡神经损伤时需手术切开复位,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认固定效果,必要时调整康复方案。
4.康复期循序渐进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早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如钟摆练习防止肩关节粘连。4-6周后逐步增加主动握拳、屈肘及肩部外展训练,配合热敷缓解僵硬。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防止内固定失效或再骨折。
5.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骨折后每4-6周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进度。延迟愈合需排查营养不良或感染因素,必要时采用物理治疗促进成骨。愈合后仍需随访1年,监测肢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
骨折后禁止吸烟饮酒以免影响血供,饮食需补充钙质与蛋白质。保持固定部位清洁干燥,出现异常疼痛或发热及时就诊。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增加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