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免疫系统有哪些

先天免疫系统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补体系统。具体分析如下:

1.物理屏障:皮肤和黏膜是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的角质层能阻止大部分微生物入侵,其紧密排列的细胞结构和分泌物形成了有效的屏障。黏膜覆盖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还能通过纤毛运动将病原体排出体外,例如呼吸道黏膜的纤毛可将黏液及其中的异物和病菌向喉部推动,最终咳出体外。

2.化学屏障:人体分泌的多种化学物质具有抗菌作用。例如胃酸,其强酸性环境pH约为1-3能够杀死大多数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溶菌酶存在于唾液、泪液、汗液等分泌物中,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溶解死亡。防御素是一种阳离子抗菌肽,广泛分布于人体的黏膜表面,可直接破坏细菌、真菌和某些包膜病毒的细胞膜,从而发挥抗菌抗病毒作用。

3.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当病原体入侵时,能够迅速迁移到感染部位。中性粒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将病原体摄入细胞内,形成吞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利用溶酶体中的酶将病原体消化分解。单核-巨噬细胞具有更强的吞噬能力,不仅可以吞噬病原体,还能吞噬凋亡细胞和其他异物。巨噬细胞还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细胞,在免疫应答的启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4.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一种淋巴细胞,不需要预先致敏就能识别和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NK细胞通过识别靶细胞表面异常的糖蛋白或糖脂分子来区分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当识别到靶细胞后,NK细胞可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穿孔素在靶细胞表面形成孔道,颗粒酶通过这些孔道进入靶细胞内,诱导靶细胞凋亡。NK细胞还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等来调节免疫应答。

5.补体系统:补体系统是由一系列血浆蛋白组成的复杂系统。补体激活途径主要有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补体蛋白在激活后可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例如,补体成分C3b可与病原体表面结合,起到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膜攻击复合物MAC是补体激活后的终末产物,能够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跨膜通道,导致靶细胞溶解死亡。补体系统还能通过释放过敏毒素如C3a、C5a等引起炎症反应,吸引吞噬细胞到感染部位。

在了解先天免疫系统时,要认识到各部分之间并非孤立工作,而是相互协作共同抵御病原体入侵。例如物理屏障受损时,化学屏障和免疫细胞的防御作用就更为关键;吞噬细胞在补体系统的调理作用下吞噬效率会提高等。同时,先天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先天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展开全文
2024-11-25 浏览 60
相关文章

小儿免疫系统疾病有哪些

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小儿免疫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淋巴...

儿童免疫系统疾病有哪些

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儿童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风湿性疾病、反复呼吸...

免疫系统怎么检查

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免疫系统的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测定、淋巴细胞功能检查、自身抗体检测、补体检测、血常...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有哪些

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血管...

免疫系统疾病有哪些

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免疫系统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皮...

免疫系统组成包括哪些

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活性物质、免疫防御屏障组成。具体分析...

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有哪些

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肿瘤、移植排斥反应。具体分...

最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有哪些

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艾滋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症等都是较为严重的免...

患免疫系统疾病会有哪些症状

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免疫系统疾病症状多样,包括反复感染、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攻击、疲劳虚弱、器官功能异...

小儿免疫系统疾病有哪些

王志新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小儿免疫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等。1.小儿自身免疫性系...

加载中...

点击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

杏林普康

客服电话:0756-7770907  客服微信:yswx066 客服邮箱:kangpuyun@xinglinpukang.com © 2025, XINGLINPUK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116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全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

在线预诊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