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肠套叠、肛周皮肤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脱水:腹泻导致体液大量流失,水分摄入不足时可能出现脱水。轻度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重度脱水可能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甚至休克。婴幼儿体液调节功能较弱,脱水进展更快,需及时补液纠正。
2.电解质紊乱:频繁腹泻易造成钠、钾等电解质丢失。低钾血症可导致肌无力、心律失常,低钠血症可能引发嗜睡或抽搐。补液时需兼顾电解质平衡,避免单纯补充水分加重紊乱。
3.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影响营养吸收,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质。患儿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生长迟缓,严重时引发维生素缺乏或低蛋白血症。需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4.肠套叠:腹泻可能诱发肠蠕动异常,部分肠段嵌入相邻肠腔形成套叠。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果酱样便,腹部触诊或超声可确诊。延迟处理可能导致肠坏死,需及时复位或手术干预。
5.肛周皮肤感染:稀便频繁刺激皮肤易引发红肿、糜烂或溃疡。护理不当可能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每次排便后需清洁并保持干燥,必要时使用护臀霜或抗感染药膏。
腹泻期间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与尿量,避免高糖饮食加重渗透性腹泻。补液首选口服补液盐,呕吐频繁或意识模糊需就医。未明确感染类型前勿滥用抗生素,防止肠道菌群失调。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减少交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