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胆内结石主要通过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软坚散结、调理气机等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疏肝利胆:肝胆结石多因肝胆气机不畅,胆汁排泄受阻所致。常用柴胡、郁金、茵陈等药物疏肝解郁,促进胆汁分泌,帮助结石排出。针灸可选取胆经穴位如阳陵泉、太冲,以疏通经络,缓解胁痛。
2.活血化瘀:结石形成与气血瘀滞有关,采用丹参、赤芍、桃仁等活血化瘀药物,改善肝胆血液循环,减少结石附着。配合推拿或拔罐,可消散局部瘀血,缓解胀痛。
3.清热利湿:湿热蕴结是结石的重要病机,选用栀子、金钱草、车前子等清热利湿药,促进胆汁稀释,防止结石增大。食疗可用薏苡仁、冬瓜等利湿食材辅助调理。
4.软坚散结:针对已形成的结石,使用海金沙、鸡内金等药物软化结石,促进其溶解或排出。外治法如贴敷芒硝于胁肋部,可助结石松动。
5.调理气机:通过四逆散、逍遥散等方剂调和肝脾,恢复气机升降,减少胆汁淤积。日常需保持情绪舒畅,避免肝郁气滞加重病情。
治疗期间需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规律作息以减少肝胆负担。定期复查以观察结石变化,严重者需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