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可能对听力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影响。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疾病,由于中耳腔内积液或炎症,可能导致声音传导受阻,进而影响听力。及时治疗通常可恢复听力,但若延误治疗或反复发作,可能引发鼓膜穿孔、听骨链损伤等并发症,造成长期听力下降。
中耳炎影响听力的机制主要与中耳结构受损有关。炎症导致中耳积液时,鼓膜和听小骨振动受限,声音无法有效传递至内耳,出现传导性听力下降。急性中耳炎若未彻底治愈,积液可能持续存在,发展为分泌性中耳炎,长期积液会压迫鼓膜,甚至引发粘连性中耳炎,进一步损害听力。细菌或病毒感染严重时,可能破坏听小骨或内耳毛细胞,导致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耳聋。婴幼儿时期听力受损还可能影响语言发育,需格外重视。
预防小儿中耳炎需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鼻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哺乳时保持正确姿势,防止奶液流入咽鼓管。避免接触二手烟,减少呼吸道刺激。出现耳痛、发热、抓耳等表现时尽早就医,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听力,监测鼓膜恢复情况。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可能加重病情的动作。若遗留长期听力问题,需考虑佩戴助听器或手术干预,确保语言能力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