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关节腔注射药物、改善病情药物及中成药。具体分析如下:
1.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常见剂型包括口服片剂和外用凝胶。长期使用需警惕胃肠道刺激和心血管风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应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
2.镇痛药: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代表,适用于轻中度疼痛,作用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过量使用可能损伤肝脏,每日剂量需严格控制。与其他药物联用时需注意成分重叠,避免毒性累积。
3.关节腔注射药物:常用透明质酸和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病变关节。透明质酸能润滑关节并促进软骨修复,需多次注射;糖皮质激素快速消炎但每年不宜超过4次。操作需严格无菌以避免感染。
4.改善病情药物: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长期服用可能延缓软骨退化。起效较慢需持续使用数月,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胃肠不适。尚无明确证据支持所有患者有效,个体差异较大。
5.中成药:部分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需辨证使用。剂型包括丸剂、贴膏等,不良反应较少但偶见过敏。与西药联用时应间隔2小时以上,避免相互作用。
药物选择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及个体耐受性,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和副作用,必要时联合物理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前必须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