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中医治疗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养、情志调节。具体分析如下:
1.中药调理:中医根据体质辨证施治,常用酸枣仁汤、归脾汤等方剂。酸枣仁养心安神,茯苓健脾利湿,远志交通心肾。阴虚火旺者加麦冬、生地,心脾两虚者配黄芪、龙眼肉。需连续服用7-15天观察效果,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2.针灸疗法:选取百会、神门、三阴交等穴位,平补平泻手法调节阴阳。心肾不交加太溪穴,肝郁化火配太冲穴。留针20-3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孕妇及晕针者慎用,需专业医师操作。
3.推拿按摩:以头部督脉、膀胱经为重点,拇指按揉太阳穴、风池穴各3分钟。睡前搓涌泉穴100次引火归元,捏脊疗法调节脏腑功能。力度以酸胀为度,皮肤破损或高热时禁用。
4.饮食调养:晚间食用小米粥、莲子羹等安神食物,避免浓茶、辛辣。心脾虚者用龙眼肉炖猪心,阴虚者饮百合银耳羹。每日晚餐七分饱,睡前2小时禁食。
5.情志调节:通过五音疗法、静坐调息疏解肝郁。角调音乐疏肝,徵调音乐养心。戌时19-21点练习六字诀嘘字诀,配合缓慢腹式呼吸。
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亥时21-23点前卧床。环境避免强光噪音,被褥厚度适宜。出现心悸、头痛等新症状需及时复诊,长期失眠者需配合体质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