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吃母乳出现腹泻时,首先需明确是否为正常生理现象。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通常较稀、次数较多,这与母乳成分易消化有关。若排便次数突然增加、伴随异常症状如发热、血便、哭闹不安,则需警惕病理性腹泻,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或过敏等因素。
母乳性腹泻常见原因包括乳糖不耐受、母亲饮食影响或喂养方式不当。部分新生儿肠道乳糖酶分泌不足,无法完全消化母乳中的乳糖,导致腹泻。母亲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或刺激性食物,也可能通过乳汁影响新生儿肠道。过度喂养或频繁换侧哺乳,可能导致前奶富含乳糖摄入过多,后奶富含脂肪不足,引发消化问题。建议调整哺乳节奏,确保单侧乳房吸空后再换边,并观察母亲饮食是否需减少乳制品或易过敏食物。
注意事项方面,密切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尿量和体重增长。若腹泻伴随脱水迹象如囟门凹陷、尿少、皮肤弹性差,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母亲可暂时记录饮食与新生儿排便情况,帮助医生判断诱因。母乳喂养本身不需轻易中断,多数情况下通过调整可缓解。若怀疑乳糖不耐受,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乳糖酶补充剂,或短暂改用低乳糖配方奶过渡。保持臀部清洁,预防尿布疹,必要时使用护臀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