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蛲虫的中药有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南瓜子。具体分析如下:
1.使君子:使君子是常用的驱虫药,主要作用于蛲虫和蛔虫。其有效成分使君子酸钾能麻痹虫体,随粪便排出。使用时多炒香后嚼服,或研末冲服。过量可能引起呃逆、头晕等反应,需控制剂量。
2.苦楝皮:苦楝皮具有较强驱虫效果,尤其对蛲虫和蛔虫有效。所含苦楝素能破坏虫体神经节,导致虫体麻痹死亡。多煎汤内服,外用时需避免接触黏膜。脾胃虚寒者慎用,过量易引发恶心呕吐。
3.槟榔:槟榔中的槟榔碱能麻痹虫体肌肉,对蛲虫、绦虫均有驱除作用。常与南瓜子配伍增强疗效。煎服时需注意剂量,过量可能导致心悸、流涎等不良反应。孕妇及气虚下陷者禁用。
4.雷丸:雷丸含蛋白酶,可溶解虫体角质层,对蛲虫、绦虫效果显著。传统用法为研粉冲服,不宜高温煎煮以免破坏有效成分。体弱者和儿童需减量,避免胃肠刺激。
5.南瓜子:南瓜子富含南瓜子氨酸,能抑制蛲虫幼虫发育,常与槟榔协同使用。生嚼或研粉服用均可,安全性较高,适合儿童及体弱者。但单独使用效果较弱,需配合其他药物。
使用驱虫药需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滥用。孕妇、婴幼儿及体质特殊者应在指导下用药。服药期间注意饮食清淡,观察排便情况。若症状未缓解或出现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