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过短指两次月经间隔少于21天,属于异常子宫出血范畴,可能由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正常月经周期通常为21-35天,短于此范围需结合出血量、伴随症状综合评估,必要时需医学干预。
周期缩短的常见原因包括内分泌失调,如黄体功能不足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提前脱落;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排卵障碍疾病可能引发无排卵性出血,表现为频繁点滴出血。子宫病变如肌瘤、息肉或子宫腺肌症也会干扰内膜正常脱落周期。压力、过度减肥、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全身因素同样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周期紊乱。部分女性在围绝经期因卵泡储备下降,也会出现周期逐渐缩短的现象。
出现周期过短需记录至少3个月的月经情况,包括出血起止时间、量及伴随症状如痛经、头晕。避免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需通过妇科检查、激素六项、B超等明确病因。长期未治疗的周期缩短可能导致贫血或掩盖潜在疾病。保持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但若合并异常出血、不孕或周期持续少于21天,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