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痛的原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月经周期相关疼痛、子宫腺肌症,具体分析如下:
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常见于盆腔、卵巢等区域。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同样会出血和脱落,但由于无法排出体外,导致局部炎症和疼痛。疼痛通常在月经期间加重,可能伴有性交痛和排便痛。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盆腔粘连和不孕。
2.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育龄女性。肌瘤的大小和位置不同,症状各异。较大的肌瘤或位于子宫壁内的肌瘤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下腹疼痛、月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肌瘤还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痛经加重。
3.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和病毒。炎症导致盆腔充血、水肿和组织粘连,引起下腹持续性疼痛,可能伴有发热、白带异常和性交痛。慢性盆腔炎可能引发输卵管堵塞和不孕。
4.月经周期相关疼痛:月经周期中的疼痛主要与子宫收缩和前列腺素分泌有关。月经期间,子宫收缩以排出内膜组织,前列腺素水平升高导致子宫收缩加剧,引起痛经。疼痛通常位于下腹部,可能伴有腰酸、恶心和乏力。原发性痛经多见于年轻女性,继发性痛经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有关。
5.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肌层增厚和纤维化。病变部位在月经周期中同样会出血和脱落,但由于无法排出,引起子宫收缩异常和疼痛。疼痛通常在月经期间加重,可能伴有月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子宫腺肌症可能导致子宫体积增大和形态改变。
子宫痛的原因复杂多样,除上述常见病因外,还可能与子宫位置异常、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狭窄等因素有关。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因病因不同而异,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