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芥既是毒也是药,关键在于用法与剂量。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卜芥具有药用价值,但未经处理时含有毒性成分,误用可能导致中毒。合理炮制后可用于治疗疾病,但需严格遵循医嘱。
卜芥学名为海芋,根部含有草酸钙针晶和皂苷等刺激性成分,直接接触皮肤或误食会引起灼痛、肿胀甚至更严重的中毒反应。经过专业炮制如切片、浸泡、蒸煮等,其毒性降低,可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在中医中用于治疗疮疡肿毒、蛇虫咬伤等症。现代研究也发现,卜芥提取物具有一定抗炎、抗菌作用,但需进一步验证安全性与有效性。
使用卜芥必须谨慎。未经炮制的生品绝对禁止内服或外敷,避免接触汁液。即使炮制品也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不可自行用药。孕妇、儿童及体质虚弱者禁用。中毒症状包括口腔麻木、呕吐、腹泻等,一旦发生需立即就医。储存时需远离儿童,并明确标注毒性。传统草药的应用需结合现代医学标准,确保安全性与疗效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