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通常不会自行痊愈,需要医疗干预才能有效缓解或消除症状。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形成的良性肿物,虽然属于非癌性增生,但自愈可能性极低。多数情况下,病情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重,导致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持续恶化,甚至引发鼻窦炎等并发症。
鼻息肉的形成与慢性炎症、过敏或哮喘等基础疾病密切相关。黏膜在反复刺激下发生水肿和增生,最终形成息肉样组织。早期较小的息肉可能对药物如鼻用激素喷雾有反应,但体积较大的息肉通常需要手术切除。临床数据显示,约80%的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但复发率较高,需长期管理。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需控制过敏原接触,慢性鼻窦炎患者可能需要抗生素或免疫调节治疗。忽视治疗可能导致息肉阻塞呼吸道,影响睡眠质量,甚至诱发哮喘发作。
患者发现鼻塞、流脓涕或嗅觉异常超过两周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使用减充血剂,长期滥用可能加重黏膜损伤。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配合鼻腔冲洗和激素治疗降低复发风险。合并糖尿病或免疫缺陷者需更谨慎,术后感染风险较高。日常需戒烟并保持环境湿度,减少黏膜刺激。若出现头痛、视力变化等紧急症状,可能提示并发症,需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