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治疗主要包括补液支持、控制发热、止痛处理、监测病情、预防出血。具体分析如下:
1.补液支持:登革热患者易出现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适用于轻症患者,重症需静脉输液。补液量需根据脱水程度调整,避免过量导致肺水肿。密切监测尿量及血压,确保体液平衡。
2.控制发热:发热是登革热常见症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以防加重出血风险。退热药物需按剂量服用,防止肝功能损伤。体温过高时需结合冷敷等措施辅助降温。
3.止痛处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或肌肉关节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物。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防止胃肠道出血。疼痛剧烈时需评估是否出现并发症。镇痛治疗需结合患者耐受性调整方案。
4.监测病情:登革热可能进展为重症,需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和血细胞比容。观察是否出现持续呕吐、腹痛或意识障碍等预警信号。重症患者需转入重症监护室,及时干预并发症。
5.预防出血:登革热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风险。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减少出血诱因。出现牙龈或鼻腔出血时需局部压迫止血。严重血小板低下时可考虑输注血小板。
治疗过程中需保持环境清洁,防止蚊虫叮咬传播病毒。饮食以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持续高热或出血倾向应立即就医。康复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早恢复体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