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患者需采取单间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严格卧床休息减少脑耗氧量、使用抗病毒或抗生素药物控制病原体、监测颅内压及生命体征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基础代谢。具体分析如下:
1.单间隔离防止交叉感染:脑炎患者免疫功能常受损,需在负压病房或独立空间隔离。病房空气需定向流通,医护人员须穿戴防护装备。接触患者前后必须彻底消毒,避免病原体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隔离期持续至脑脊液检测转阴且症状消失,通常不少于两周。
2.严格卧床休息减少脑耗氧量: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避免任何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减少脑细胞能量消耗。环境保持安静昏暗,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需监测是否出现头痛或意识模糊等反弹症状。
3.使用抗病毒或抗生素药物控制病原体:病原体明确前可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如疱疹病毒性脑炎需静脉注射阿昔洛韦。细菌性感染则根据药敏结果选用穿透血脑屏障的抗生素。治疗需足量足疗程,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4.监测颅内压及生命体征变化:每小时记录瞳孔、意识及血压变化,使用颅内压监测仪评估脑水肿程度。出现剧烈头痛或喷射性呕吐时,立即静脉输注甘露醇脱水。持续高热需物理降温联合药物控制,避免体温过高加重脑损伤。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基础代谢:精确记录出入量,每日检测血钠钾水平。低钠血症常见于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需限制液体摄入并补充高渗盐水。肠内营养优先于静脉营养,保证每日足够热量摄入,避免蛋白质过度分解。
脑炎治疗期间需警惕癫痫发作,床旁备好抗惊厥药物。康复阶段可能出现认知障碍或肢体瘫痪,需早期介入针灸及功能训练。密切观察药物过敏反应,出现皮疹或呼吸困难立即停药。家属探视应限制时间并做好防护,避免带入外界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