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的表现为感觉异常如麻木或刺痛、肌肉无力或萎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疼痛呈烧灼样或电击样。具体分析如下:
1.感觉异常如麻木或刺痛:周围神经病常导致感觉神经纤维受损,出现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初期可能表现为蚁走感或针刺感,逐渐发展为麻木或感觉减退。严重时可能出现感觉完全丧失,影响触觉、温度觉及痛觉辨别能力。
2.肌肉无力或萎缩:运动神经受累时,肌肉力量下降,表现为握力减弱、步态不稳或精细动作困难。长期神经损伤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尤其见于手足小肌肉群。肌电图检查可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与肌肉失神经支配相关。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异常:自主神经损害引发多种症状,包括皮肤干燥或过度出汗、体位性低血压、排尿困难及消化功能紊乱。手足部温度调节异常常见,局部皮肤可能发红或苍白。
4.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深感觉神经受损时,膝跳反射或踝反射等生理反射减退,甚至无法引出。此现象多与神经传导功能阻滞相关,常见于慢性周围神经病变。
5.疼痛呈烧灼样或电击样:部分患者出现自发性疼痛,夜间加重,可能伴随痛觉过敏。疼痛性质多样,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锐痛,与神经纤维异常放电有关。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日常注意肢体保暖,防止外伤,均衡营养摄入,定期监测血糖等代谢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