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早期目前无法治愈,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几乎100%致命。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后,现有医疗手段无法有效清除病毒或逆转神经损伤。早期暴露后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但发病后尚无特效疗法。
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极少数可能短至数天或长达数年。潜伏期内无任何症状,此时接种疫苗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阻止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若错过这一窗口期,病毒侵入脑部后会出现恐水、痉挛、意识混乱等症状,病情迅速恶化。目前全球仅有个别幸存案例,均依赖实验性治疗或特殊免疫反应,无法推广。研究领域正在探索单克隆抗体、抗病毒药物等新疗法,但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在于暴露后及时处理。被可疑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接种疫苗。高风险暴露者需同时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即使伤口轻微或动物未死亡,也不可存侥幸心理。未全程接种疫苗者发病风险极高。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为宠物定期接种疫苗是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任何延误都可能致命,因此暴露后必须争分夺秒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