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黄疸、腹水、意识障碍、出血倾向、肝臭。具体分析如下:
1.黄疸:肝功能衰竭时,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黄疸程度与肝细胞坏死范围相关,严重时全身皮肤呈现暗黄色,伴随皮肤瘙痒。肝功能检查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直接胆红素占比增加。黄疸进展迅速通常提示病情危重。
2.腹水: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同时门静脉高压导致液体渗入腹腔形成腹水。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严重时伴随呼吸困难。腹水多为漏出液,若合并感染可转为渗出液。大量腹水需穿刺引流以缓解症状。
3.意识障碍:肝脏解毒功能丧失后,血氨等毒性物质通过血脑屏障引发肝性脑病。早期表现为性格改变、计算力下降,后期出现嗜睡、昏迷。体格检查可发现扑翼样震颤,脑电图显示特异性慢波。意识障碍程度与肝功能恶化速度密切相关。
4.出血倾向: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导致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实验室检查显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严重时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多部位出血不止。出血倾向是病情恶化的危险信号。
5.肝臭:肝功能衰竭时,体内硫醇类物质经呼吸排出,产生特征性烂苹果味或霉臭味。肝臭多见于晚期患者,常伴随深大呼吸。气味强度与血氨浓度相关,是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肝功能衰竭进展迅速,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限制蛋白质摄入以降低血氨。早期识别临床表现有助于及时干预,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