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病人需保持颈部绝对制动避免二次损伤、密切观察呼吸和神经功能变化防止并发症、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合理使用颈托或牵引装置确保固定效果、加强营养支持促进骨骼愈合。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颈部绝对制动避免二次损伤:颈椎骨折后首要措施是限制颈部活动,使用硬质颈托或沙袋固定头部两侧,转运时采用轴向翻身法。任何不当移动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压迫脊髓,造成不可逆损伤。床旁备有气管切开包以备急用,护理操作需多人协作完成。
2.密切观察呼吸和神经功能变化防止并发症:高位颈椎骨折可能影响延髓呼吸中枢,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四肢感觉运动功能每小时评估一次,记录肌力变化。出现排尿困难或腹胀提示脊髓休克,需立即处理。
3.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每2小时轴向翻身一次,保持脊柱呈直线,使用减压垫保护骨突部位。翻身时叩背促进排痰,床头抬高30度减少误吸风险。潮湿床单及时更换,皮肤发红区域禁止按摩。
4.合理使用颈托或牵引装置确保固定效果:颈托松紧以插入一指为宜,下颌及枕部需完全承托。颅骨牵引者每日消毒针眼,检查牵引重量是否维持4-6公斤。床尾抬高20cm形成反牵引力,牵引绳与脊柱轴线保持一致。
5.加强营养支持促进骨骼愈合:早期给予高蛋白流食,逐步过渡到含钙磷的匀浆膳。吞咽障碍者采用鼻饲喂养,每日热量不低于2000千卡。补充维生素D3促进钙质吸收,每周监测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
康复期避免过早下床活动,所有功能锻炼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属不得擅自调整牵引装置,出现剧烈疼痛或麻木加重需即刻报告。心理疏导同样重要,但需注意情绪波动可能引发颈部肌肉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