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监测体温及时物理降温、补充水分防止脱水、保证休息减少外出、观察精神状态及伴随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幼儿急疹常伴随皮肤红疹,可能引起瘙痒。过度抓挠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感染。每日用温水轻柔擦拭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剪短指甲或使用棉质手套减少抓挠风险。衣物选择宽松透气材质,减少摩擦刺激。若皮疹出现渗液或化脓需及时就医。
2.监测体温及时物理降温:急疹初期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时需采取退热措施。优先使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法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拭或冰敷,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若持续高热或伴随抽搐,应立即就医。退热药物需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避免过量服用。
3.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发热会导致体液流失加快,需少量多次喂温水、母乳或稀释果汁。观察排尿次数和尿液颜色,若6小时内无排尿或尿液呈深黄色,可能存在脱水风险。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防止呕吐。口服补液盐可按说明调配使用,但不宜替代正常饮食。
4.保证休息减少外出:急疹期间免疫力较低,需保持环境安静,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12小时。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湿度50%-60%为宜。暂缓疫苗接种,待痊愈后1-2周再补种。剧烈活动可能加重症状,以静态游戏为主。
5.观察精神状态及伴随症状:若幼儿持续烦躁、嗜睡或拒食,需警惕并发症。注意是否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异常表现。皮疹通常3-4天消退,若持续超过1周或反复出现新疹,应进一步检查。记录症状变化时间线,就医时详细描述供医生参考。
急疹期间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饮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米粥、菜泥。接触患儿后需彻底洗手,防止家庭内传播。患病期间暂不添加新辅食,减轻肠道负担。体温骤降时可能出现短暂寒战,适当增加衣物保暖。就医时携带既往病历和用药记录,便于医生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