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痊愈时间通常为2-4周,具体恢复周期因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方式而异。部分患者可能1-2周症状明显缓解,但完全康复需更长时间;若转为慢性或伴随并发症,疗程可能延长至数月。及时规范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需结合病因与症状综合干预。急性期以药物为主,如鼻用激素减轻咽鼓管水肿,口服黏液促排剂改善中耳积液,合并感染时需加用抗生素。顽固性病例可能需鼓膜穿刺或置管手术。儿童因咽鼓管发育未完善,恢复时间可能较成人更长。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声导抗测试,评估积液吸收情况。同时需积极处理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原发病,避免复发。部分患者存在自愈倾向,但盲目等待可能增加粘连性中耳炎风险。
治疗期间应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变化活动。保持鼻腔通畅,可尝试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耳痛或听力下降加重需立即复诊,警惕继发急性中耳炎。术后患者需防止耳道进水,遵医嘱清洁外耳道。饮食宜清淡,减少奶制品摄入可能有助于降低黏液分泌。长期未愈者需排查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等隐匿病因。恢复期听力可能波动属正常现象,但持续耳鸣或平衡障碍提示需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