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脚后跟疼可通过热敷缓解局部血液循环、选择合适的鞋子减少足部压力、适度拉伸跟腱及足底筋膜、中药泡脚促进气血流通、局部按摩放松肌肉韧带。具体分析如下:
1.热敷缓解局部血液循环:热敷能扩张血管,改善脚后跟部位的血液供应,减轻炎症和疼痛。建议使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烫伤,尤其是皮肤感觉迟钝的老年人需格外注意。
2.选择合适的鞋子减少足部压力:硬底或不合脚的鞋子会加重脚后跟负担。应选择鞋底柔软、有一定弹性的鞋子,鞋跟高度以2-3cm为宜,避免平底或过高鞋跟。鞋内可加装足弓支撑垫,分散压力,减少行走时对跟骨的冲击。
3.适度拉伸跟腱及足底筋膜:脚后跟疼痛常与跟腱或足底筋膜紧张有关。可进行提踵练习或毛巾拉伸,坐姿时用毛巾套住前脚掌,轻拉使脚背向身体方向弯曲,保持15-30秒,重复3-5次。动作需缓慢,避免突然用力造成损伤。
4.中药泡脚促进气血流通: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红花、艾叶、川芎等煎煮后泡脚,水温维持在38-42℃,浸泡15-20分钟。中药成分能渗透皮肤,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缓解疼痛。皮肤破损或过敏者慎用。
5.局部按摩放松肌肉韧带:以拇指按压脚后跟周围及足底,重点刺激涌泉穴、太溪穴等,力度以酸胀感为宜,每次10-15分钟。按摩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代谢废物排出,但需避免直接按压骨赘或炎症明显处。
疼痛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感染等严重问题。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控制体重以减轻足部负荷。日常可交替进行冷热敷,急性期以冷敷为主,慢性期以热敷为主。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