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发热需及时控制感染、合理使用退热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措施、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控制感染:脑梗塞发热常见原因是并发感染,如肺部或泌尿系统感染。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避免盲目用药。对于无法明确病原体的患者,可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同时定期复查炎症指标。痰培养、尿培养等检查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2.合理使用退热药物: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药物降温,常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对乙酰氨基酚。避免过量使用退热药导致出汗过多引发脱水。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可作为辅助手段,但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发热可能导致体液丢失增多,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监测血钠、血钾等指标,必要时静脉补液。心功能不全患者需控制补液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4.加强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口腔护理和皮肤清洁可减少感染风险。卧床患者需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过度保暖。
5.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及瞳孔变化,警惕脑水肿或再次梗塞。发热持续不退需复查头部影像学检查排除新发病灶。
脑梗塞患者发热时需注意避免过度降温导致寒战加重耗氧量,退热药物使用需结合肝功能情况。长期卧床患者应早期进行被动肢体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饮食以易消化、高蛋白为主,保证营养支持。康复训练需根据耐受程度逐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