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幼虫感染泌尿系统或生殖系统引起的寄生虫病。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主要分为囊型和泡型两种类型,当幼虫寄生于肾脏、膀胱、前列腺或生殖器官时,便称为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该病多见于畜牧地区,与接触犬类或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水源有关。
棘球绦虫的虫卵进入人体后,在肠道孵化并随血液迁移至泌尿或生殖器官,形成缓慢增生的包囊。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患者可能出现腰痛、血尿或排尿困难;生殖系统感染则可能导致睾丸肿胀、不孕等症状。早期症状常不明显,易被忽视,随着包囊增大或破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器官功能障碍。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血清学检测,确诊后需根据包囊位置、大小制定治疗方案。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的预防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接触疫区犬类,注意饮食卫生,不生食未经处理的蔬菜或动物脏器。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但需警惕术中包囊破裂导致过敏或扩散风险。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若出现不明原因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尤其在流行区生活或旅行后,应及时就医排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