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乙肝病毒传染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保持个人卫生、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具体分析如下:
1.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手段。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通常需接种三针,完成全程接种后抗体阳性率可达95%以上。新生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首针,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也应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并及时补种。
2.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传播。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可降低风险。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3.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重复使用的注射器、针具等医疗器械是传播乙肝的高危途径。医疗机构必须确保使用一次性器具,或对可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严格消毒。非正规场所的文身、穿耳洞等行为也应避免。
4.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他人伤口或分泌物可减少感染机会。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时,日常用品如毛巾、餐具应分开使用,接触污染物后需彻底清洁双手。
5.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可能通过分娩或哺乳传染给婴儿。孕期筛查可及时发现感染,新生儿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可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率超过90%。
预防过程中需注意,乙肝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普通消毒剂可能无法彻底灭活。感染后早期症状不明显,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治疗应遵医嘱,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