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虚热是指阴液不足导致的内热症状,常见于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后。主要表现包括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失眠多梦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疗需以滋阴降火为主,兼顾调理脏腑功能。
虚热的形成多与肝肾阴虚相关,阴不制阳则虚火内生。中医常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方剂滋补肾阴,配合黄连、地骨皮等清热药物。日常可食用银耳、百合、麦冬等滋阴食材,避免辛辣燥热食物。针灸选取太溪、三阴交等穴位滋养肾阴,配合劳宫、涌泉穴引火下行。长期压力大者需配合疏肝解郁治疗,如加味逍遥散调节气机。夜间症状明显者可睡前用菊花、淡竹叶泡水代茶饮。
治疗期间需注意虚热与实热的鉴别,实热者舌苔黄厚、脉洪大,需用清热泻火药而非滋阴药。虚热患者忌用苦寒药物过度伤阴,如长期服用黄柏、黄芩需配伍熟地黄。避免熬夜及高温环境,冬季不宜过度温补。糖尿病患者出现虚热症状时,需监测血糖变化以防滋阴药含糖量影响病情。服药期间出现腹泻、食欲减退应调整方剂中滋腻药物的比例。孕妇及体质极度虚弱者用药前需中医辨证,部分降火药可能影响胎元或加重体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