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洗澡时耳朵进水,可以先用干净棉球或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水分,保持耳朵干燥,多数情况下水分会自行排出。若进水较多或出现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引发感染。
新生儿耳道结构特殊,外耳道较短且呈水平位,洗澡时容易进水。水分通常不会深入耳道内部,多数会自然流出。处理时动作需轻柔,避免将棉签伸入耳道深处,以免损伤耳膜或推入耳垢。若发现新生儿频繁抓耳、哭闹或耳道分泌物异常,可能提示中耳炎或外耳道感染,需由儿科医生进一步诊断。
日常护理中需注意预防耳朵进水。洗澡时可用手轻压耳廓遮盖耳道,或使用防水耳贴。若进水后未及时处理,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增加感染风险。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尖锐工具,以免造成机械性损伤。若新生儿有先天性耳部畸形或既往耳部疾病史,更需谨慎观察,必要时尽早咨询专业医生。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是预防问题的关键,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有效避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