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角在传统医学中确实被认为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这一观点主要来源于中医理论,认为山羊角性寒、味咸,具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高热惊厥、癫痫等与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相关的症状。现代研究也发现,山羊角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及生物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或抑制中枢神经异常放电来发挥镇静效果。
从传统应用来看,山羊角常被研磨成粉或煎煮后入药,配伍其他安神药材如钩藤、珍珠母等,用于缓解失眠、焦虑或小儿夜啼。部分实验其提取物可能通过调节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或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间接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目前科学证据仍以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为主,临床数据较为有限,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与传统经验描述的镇惊安神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使用山羊角时需注意,其药效与炮制方法、剂量密切相关。未经专业处理的生品可能携带微生物或引发过敏反应。孕妇、低血压患者及体质虚寒者应慎用,避免加重不适。现代医学中,严重精神障碍或癫痫发作仍需以规范化治疗为主,不可依赖单味药材。若出现持续失眠或焦虑症状,建议优先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中西医方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