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肝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肝脏损害,治疗需结合抗寄生虫药物和对症支持。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肝脏纤维化等并发症。
治疗血吸虫肝病首选吡喹酮,该药能高效杀灭血吸虫成虫。轻度感染者通常单次给药即可,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重复疗程。合并肝脏纤维化或门脉高压时,需联合护肝、降门脉压力等综合治疗。例如,使用利尿剂缓解腹水,或通过内镜处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晚期患者若出现脾功能亢进,可能需脾切除手术。中医药如丹参、黄芪等辅助调理,可改善肝脏微循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及影像学变化,评估疗效。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吡喹酮可能引起头晕、腹痛等副作用,但通常短暂。饮食以高蛋白、低脂为主,忌酒及损肝药物。疫区接触疫水后应及时筛查,预防重复感染。重症患者需长期随访,关注肝硬化进展。疫苗接种如乙肝疫苗可减少合并感染风险。治疗目标不仅是杀虫,还需最大限度保护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