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与石岩姜是同一植物的不同名称,均指代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这一中药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肾虚腰痛等症。两者名称差异源于地域习惯或文献记载方式不同,但指向同一药用部位。
骨碎补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本草拾遗》,其名称形象描述了促进骨骼愈合的作用。石岩姜的别名则可能与生长环境相关,多附着于岩石或树干。现代骨碎补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等活性成分,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骨质疏松。临床常用于骨折后期康复,或与杜仲、续断等配伍增强疗效。外用时可研磨调敷,内服多采用煎汤或泡酒方式。
使用骨碎补需注意辨证施治,阴虚火旺者慎用,避免加重口干舌燥等症状。新鲜根茎可能引起皮肤接触性过敏,处理时建议佩戴手套。药材储存需防潮防霉,久置易失效。与西药联用时,需咨询医师,尤其避免与抗凝血药物同服。孕妇及过敏体质者应在专业指导下使用,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