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走路时出现骨盆痛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生理变化。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和胎儿发育会导致骨盆关节松弛,为分娩做准备,但同时也可能引发疼痛或不适感。
怀孕期间,体内分泌的松弛素会使骨盆韧带和关节变得松弛,以适应胎儿生长和分娩需求。随着子宫增大,重心前移,骨盆承受的压力增加,尤其在行走、站立或改变姿势时,可能感到酸痛或刺痛。这种疼痛多出现在耻骨联合处、骶髂关节或髋部,活动后可能加重,休息后缓解。孕晚期胎儿入盆后,骨盆压力进一步增大,疼痛可能更明显。若疼痛伴随肿胀、发热或活动严重受限,需警惕病理因素,如耻骨联合分离过度或炎症。
出现骨盆痛时,建议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注意休息时采用侧卧位减轻压力。使用骨盆带提供支撑,或通过温和的孕期瑜伽、游泳等运动增强肌肉稳定性。穿低跟软底鞋,避免提重物或突然转身。若疼痛剧烈或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合并其他问题,如骨质疏松或关节病变。定期产检时主动告知医生疼痛情况,必要时可通过物理治疗或专业指导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