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并不完全由感染导致,感染只是可能诱因之一。该病病因复杂,除细菌或病毒感染外,还涉及鼻腔结构异常、环境刺激、过敏反应等多种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可能转为慢性,但单纯用感染解释并不准确。
慢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与多重因素相关。鼻腔长期接触粉尘、烟雾等污染物会破坏黏膜屏障,引发持续性炎症。过敏体质人群接触花粉、螨虫等过敏原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可导致黏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部分病例与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解剖结构问题有关,这些结构异常阻碍鼻腔通气引流,形成慢性炎症环境。内分泌失调、滥用减充血剂等药物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感染通常作为继发因素出现,例如感冒后未彻底痊愈可能迁延为慢性鼻炎,但并非所有病例均存在明确感染史。
诊断慢性鼻炎需结合鼻内镜、影像学检查及过敏原检测,避免自行判断病因。治疗强调综合管理: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过敏性鼻炎需配合抗组胺药物;结构异常者可能需手术矫正。长期使用鼻喷激素需遵医嘱,防止黏膜萎缩。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夏季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保持室内湿度40%-60%。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食物摄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出血、头痛时应及时就医,排除肿瘤等严重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