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路感染主要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系统引发,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这些微生物通过尿道口逆行上行,在膀胱、输尿管或肾脏中繁殖,导致黏膜炎症反应。免疫力下降、尿路梗阻、性生活频繁或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可增加感染风险。
病原体通常通过外源性或内源性途径入侵。大肠杆菌占70%以上感染病例,因其表面纤毛能黏附尿路上皮细胞。女性因尿道较短且邻近肛门,更易发生感染。糖尿病、妊娠或长期留置导尿管等状况会破坏尿路防御机制。部分病例由支原体、衣原体或真菌引起,需通过尿培养明确病原体。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也可能诱发感染。
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拖延导致肾盂肾炎等严重并发症。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足疗程使用以防复发。期间需多饮水冲刷尿道,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女性应注意如厕后从前向后清洁,性交后及时排尿。反复发作者需排查泌尿系结石或结构异常。老年患者或伴有发热时应警惕败血症风险,必要时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