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的症状包括鼻塞或呼吸困难、睡眠打鼾或呼吸暂停、反复鼻窦炎或中耳炎、听力下降或耳闷、面部发育异常或牙齿咬合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鼻塞或呼吸困难:腺样体位于鼻咽部,肥大时会阻塞后鼻孔,导致持续性或交替性鼻塞。严重时可能完全用口呼吸,尤其在平卧时症状加重。长期鼻塞可能引发嗅觉减退,影响日常生活。夜间症状更为明显,可能伴随呼吸声粗重或憋醒现象。婴幼儿因鼻塞可能出现喂养困难或拒食表现。
2.睡眠打鼾或呼吸暂停:肥大的腺样体使气道狭窄,气流通过时震动软腭产生鼾声。阻塞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暂停,表现为睡眠中突然停止呼吸数秒后惊醒。长期缺氧可能导致晨起头痛、白天嗜睡或注意力不集中。儿童可能出现夜间多汗、频繁翻身或尿床等伴随症状。
3.反复鼻窦炎或中耳炎:腺样体阻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通气引流,易诱发中耳积液或感染。鼻窦开口受阻时,鼻腔分泌物滞留可能导致鼻窦炎反复发作。常见症状包括耳痛、耳闷、流脓涕或面部压迫感。儿童因咽鼓管短平更易受累,可能影响语言发育。
4.听力下降或耳闷:咽鼓管功能受阻导致鼓室内负压,引起传导性听力减退。早期表现为耳闷或耳鸣,易被误认为注意力不集中。积液性中耳炎可能造成渐进性听力下降,婴幼儿对呼唤反应迟钝。长期未治疗可能影响语言学习或社交能力。
5.面部发育异常或牙齿咬合问题:长期口呼吸可能改变颌面骨骼生长方向,形成腺样体面容。特征包括上唇短厚、下颌后缩、牙列不齐及硬腭高拱。牙齿咬合异常可能表现为开颌或深覆颌,影响咀嚼功能。生长发育期儿童可能出现鼻翼萎缩或鼻孔狭小等继发改变。
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诊断需结合内窥镜或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依据年龄和严重程度选择。日常注意观察睡眠质量及呼吸模式变化,定期随访听力及口腔发育情况。预防重点在于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减少腺样体刺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