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尿道炎是指由非淋球菌性病原体引起的尿道炎症,常见致病微生物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等,症状与淋病相似但病原体不同。该病属于性传播疾病范畴,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少数情况下可能通过间接接触感染。典型表现为尿道刺痒、尿痛及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容易造成隐匿传播。
非特异性尿道炎的病原体以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为主,这些微生物侵入尿道黏膜后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潜伏期通常为1-3周,区别于淋球菌感染的2-5天。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尿道分泌物涂片及PCR检测。约30%-50%的女性感染者可能合并宫颈炎,男性患者可能继发附睾炎或前列腺炎。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如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但近年来部分菌株出现耐药性,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
预防非特异性尿道炎需注意性行为防护,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确诊后应暂停性接触直至完成治疗,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以避免反复感染。治疗期间忌酒及辛辣食物,多饮水促进排尿冲洗尿道。完成疗程后需复查确认病原体清除,避免转为慢性炎症。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毛巾等贴身物品。出现排尿异常或分泌物应及时就诊,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导致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