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烧时可采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调节环境温度、补充水分、保持休息。具体分析如下:
1.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促进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退热贴,但需避开眼周及敏感区域。
2.药物降温:体温超过38.5℃且伴有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常见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超量或混用。服药后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
3.调节环境温度:保持室内通风,室温控制在24-26℃之间,避免穿盖过厚衣物或被子。过热环境会阻碍散热,过冷可能引发寒战,反而升高体温。
4.补充水分:发烧时新陈代谢加快,水分流失增多。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防止脱水。避免含糖饮料,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5.保持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玩耍。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过度消耗可能延长病程。
退烧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超过48小时、出现抽搐或精神萎靡,应立即就医。药物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与其他感冒药成分重复。物理降温无效时不可强行拖延,需及时结合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