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鹅口疮时,需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症状加重。鹅口疮由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可能伴随疼痛或进食困难。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同时加强口腔护理,多数情况下可较快恢复。
治疗鹅口疮通常使用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混悬液或咪康唑口腔凝胶。用干净棉签蘸取药物,轻柔涂抹在患处,每天多次,持续至症状完全消失。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乳头也需同步治疗,避免交叉感染。若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需就医评估是否需口服抗真菌药物。日常注意奶瓶、奶嘴等用具的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保持宝宝口腔清洁是关键,喂奶后可用温水轻拭口腔。避免过度擦拭,以免损伤黏膜。母乳喂养者需注意饮食均衡,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配方奶喂养时,确保奶液温度适宜,避免过烫刺激。鹅口疮可能影响食欲,可少量多次喂养,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减轻不适。若宝宝出现拒食、发热或症状持续一周未改善,需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病因。治疗期间避免自行使用偏方,以免加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