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岁的女性出现月经不调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原因判断。多数情况下与围绝经期激素变化有关,属于生理性调整,但部分病例可能提示器质性疾病,需及时排查。
月经不调在40岁后较常见,主要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波动所致。表现为周期缩短或延长、经量增多或减少,甚至闭经。这类生理性变化通常无需过度干预。但若伴随异常子宫出血、严重贫血、盆腔疼痛或体重骤变,需警惕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妇科肿瘤等病理性因素。尤其长期无排卵性出血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建议通过性激素六项、B超或宫腔镜检查明确病因。
日常需关注月经周期、经量及伴随症状的变化,记录基础体温有助于判断排卵情况。避免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以免掩盖病情。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及适度运动可调节内分泌;贫血患者应补充铁剂和维生素。每年进行妇科体检,包括宫颈癌筛查和乳腺检查。若出血持续超过7天、量大于80毫升或停经后再次出血,务必及时就医。围绝经期症状明显者可咨询医生是否需激素替代治疗,但需评估血栓及乳腺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