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洞流脓时不宜继续佩戴耳钉。流脓是局部感染的典型表现,强行佩戴耳钉可能加重炎症,甚至导致感染扩散或瘢痕增生。
耳洞流脓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穿刺后护理不当、耳钉材质过敏或频繁触碰伤口。脓液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和坏死组织,此时耳钉会成为异物阻碍引流,并摩擦创面延缓愈合。正确做法是立即取下耳钉,用生理盐水或医用酒精轻柔清洁患处,保持干燥通风。若伴随红肿热痛,需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严重者需口服抗生素治疗。恢复期间避免挤压或沾水,通常3-5天脓液减少后可逐渐好转。
选择医用钢或钛合金材质的耳钉降低过敏风险;穿刺后至少6周内避免频繁更换饰品;每日旋转耳钉时需先消毒双手。若流脓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需及时就医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特殊感染。愈合后重新佩戴耳钉前,建议用碘伏消毒耳道和饰品。耳垂与耳软骨部位愈合速度不同,后者感染风险更高,需更严格护理。夜间睡眠时避免侧压耳部,游泳、染发等场景需做好防水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