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传染了手足口病后,应及时就医并做好家庭护理,避免病情加重或传染他人。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但少数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
手足口病初期可能出现低热、食欲不振或咽痛,随后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或皮疹。就医后,医生会根据症状开具退烧药或口腔喷雾缓解不适。家庭护理中,需保持患儿充足休息,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喝水预防脱水,衣物选择宽松透气材质,减少皮肤摩擦。疱疹避免抓挠,可用温水清洁皮肤,防止继发感染。手足口病具有较强传染性,患儿应居家隔离至少一周,避免接触其他儿童。
护理期间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嗜睡或肢体抖动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复诊。家中环境需定期消毒,玩具、餐具等物品单独清洗。家长接触患儿后需彻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手足口病痊愈后,患儿可能对同种病毒产生免疫力,但仍需注意预防其他类型肠道病毒感染。平时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可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