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可以通过药物辅助排出,尤其对于直径较小的结石。药物排石适用于结石体积较小、表面光滑且未引起严重梗阻的情况,常用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结石自然排出。
药物排石的效果与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个体差异密切相关。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自发排出概率较高,辅以药物可缩短排出时间。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能扩张输尿管,减轻疼痛并加速排石。同时,多饮水、适当运动有助于结石移动。若结石体积较大或伴随感染、肾功能损害,药物排石效果有限,需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干预。
使用药物排石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服药期间需监测疼痛变化、排尿情况及是否发热,若症状加重或出现血尿、尿闭,应立即就医。长期服用排石药物可能引起头晕、低血压等副作用,需定期复查。结石排出后应分析成分,调整饮食预防复发,如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药物排石并非万能,需结合临床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