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产期可通过末次月经计算、超声检查推算、基础体温曲线判断、胎动时间估算、子宫底高度测量确定,具体分析如下:
1.末次月经计算:以末次月经第一天为起点,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孕妇,误差约±2周,需结合月经周期长短调整,周期过长或过短需校正。
2.超声检查推算:早期妊娠通过孕囊大小、头臀长等指标推算孕周,准确性高,尤其适用于月经不规律或末次月经不详者,孕11周前误差可控制在±5天内。
3.基础体温曲线判断:依据排卵后体温升高时间点推算受孕日,需连续记录体温变化,适合自然受孕且周期规律的孕妇,操作繁琐但理论误差较小。
4.胎动时间估算:初产妇通常在孕18-20周感知胎动,经产妇提前2周,可辅助评估孕周,但主观性强,需结合其他方法验证。
5.子宫底高度测量:通过触诊子宫底与耻骨联合的距离估算孕周,孕20周后子宫底高度约与孕周数相符,受孕妇体型、羊水量等因素影响较大。
预产期计算需综合多种方法,单一方式均存在局限性。临床建议以早期超声结合末次月经为首选,动态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必要时调整预产期,确保母婴健康管理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