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无力通常是由于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或慢性疾病导致的身体能量不足。常见原因包括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长期压力或某些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中医认为体虚多与脾肾亏虚有关,脾主运化,肾主藏精,二者功能减弱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从而引发乏力症状。
体虚无力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但常见症状包括容易疲劳、精神不振、肌肉酸痛、头晕目眩等。现代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习惯会加剧体虚。久病体弱或手术后恢复期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中医调理注重补气养血、健脾益肾,常用药物如黄芪、党参、当归等,但需辨证施治。西医则可能通过检查排除贫血、感染、内分泌失调等器质性疾病,再针对性治疗。
改善体虚需从生活方式入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多吃富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绿叶蔬菜等。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量力而行。避免滥用补药,尤其湿热体质者盲目进补可能适得其反。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对症处理。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规范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方案。